最近一次见到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森元,是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01所长征五号火箭芯二级动力试车的演示大厅。虽已年过八旬,但他依然冒着高温酷暑来到试车现场,倾听每一个试车数据…… “朱院士对试验的每一个数据还是那么‘较真’,对试验的每一个节点还是那么‘牵心’。”一位与他共事多年的科技人员如此评价说。 从1961年学成回国并参加科研工作至今,朱森元在航天运载火箭领域默默工作了54年,这几乎与我国航天工业历史相当。1970年8月,朱森元被指定为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室负责人。当时的条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许多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国外的技术支持更不可能,一切只能靠自己解决。 然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朱森元和他领导的研究人员吃住都在工厂,有问题随时解决。1975年1月,由他参与组织研制的氢氧发动机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第一台泵压式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正式诞生。 “严和实是成功的基石。”这是朱森元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在几十年航天生涯中始终遵循的信条。 曾经有一次,朱森元在评审一篇博士论文时,发现作者将亚音速涡轮绝热功的表达式写成了超音速涡轮绝热功的表达式,他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一查,果然如此。可当他指出作者的错误时,作者却理直气壮地说:“美国文献和国内的研究生论文中也有如此应用的。”其他年轻人也附和着说: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中加一个或加一句修正项,就能修正到和试验结果相近。朱森元对大家这种不够严谨的科研态度给予严肃的批评。 朱森元说:“年轻的研制人员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同时在工作中多学习外国技术资料,但不要不加思索全盘照搬照抄,要学会明辨优劣。”(杨军 谭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