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央精神 集团动态 基层动态 典型人物 观点声音 心得体会 学习材料 图书推荐 图片新闻
典型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人物 > 正文
梁思礼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发布时间:2013-12-06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人物简介梁思礼(1924.8.24-),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出生于北京,是梁启超的第五子。1941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并随三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后又学了自动控制。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3年的课程,并于1945年取得了该校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

12月2日,在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公布的11位“中国侨界杰出人物”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梁思礼占据一席。这位曾在上个世纪留美八年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不仅是我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还是航天技术可靠性工程学的带头人和航天CAD的倡导者、奠基人,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时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当时他最疼爱的小儿子梁思礼只有4岁多,但在梁思礼的心中,父亲梁启超始终没有离去。虽然梁思礼对父亲的记忆只停留在4岁的时候,但是父亲对梁思礼的影响却伴随了他的一生。梁思礼说:“我们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1941年,梁思礼高中毕业后,怀着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理想来到美国,然而让梁思礼万万想不到的是,到了美国两周后,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所以我到了美国才两个星期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经济来源也因此断了。”

失去了经济来源,梁思礼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谁能想到这位大科学家年轻时,在美国的罐头厂装过罐头,在餐厅端过盘子,在游泳馆当过救生员。“我以前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游泳、篮球我都特别擅长。”梁思礼回忆起当年在美国的岁月,并没有强调当时的生活有多艰辛,而是告诉记者他从拮据的生活中获得了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知识。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浇灭梁思礼学习的热情。他将打工以外的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习中。在美国求学期间,梁思礼主修电机工程专业,之后又学了自动控制专业,并先后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9月,离开祖国已经八年的梁思礼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归心似箭地回到了那片他日思夜想的故土,参加新中国建设。

1956年,梁思礼站到了人生中的新起点。那一年中国在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时,提出了研制导弹和原子弹,将喷气技术和核技术作为规划的重中之重。梁思礼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说:“我是国家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后,第一批去老五院的人。那一年我入了党,同时也结了婚。”有了妻子的支持,梁思礼更可以一心扑在了工作中。

梁思礼说,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从最初靠苏联的援助,到中苏关系破裂后的自力更生,其中的曲折难以尽数。

1962年的一次导弹发射,留给梁思礼的是一段惨痛的记忆。“发射后没多久,导弹就不听使唤地掉在了当时距离我们300米的地方。”试验虽然失败了,梁思礼和同事们却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随后的两年时间,梁思礼是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度过的。在经过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后,东风二号导弹在1964年6月29日发射成功了。紧随其后的是“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两年后,在“文革”的风暴中,梁思礼的家中发生了巨变。

梁思礼母亲的离开,成为了梁思礼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我母亲得了肠癌,当时我还在发射场,尽管心里非常难受和着急,却还是选择了留在发射场。直到她去世我连骨灰都没见着。”梁思礼回想起当初的别离依然心怀愧疚。失去亲人的悲痛并没有击垮梁思礼,凭借着自己对国家的承诺,对航天事业的热忱,他最终还是度过了那段痛心的岁月。多年来,他为中国远程导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年,刚过完90岁生日的梁思礼说,林则徐的一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任悦鸣)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