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进行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一时间,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国家。 作为这枚导弹的总设计师,虽然屠守锷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次发射试验,但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因为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这样举世瞩目。 这是一次迟到的试验。远程导弹要投入使用,必须经过全程飞行的考验。然而,由于种种政治风波的干扰,这次试验被整整搁置了9年。这又是一次特殊的试验。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刚刚迎来改革开放春风的中国来说,如果试验成功,无疑会为这个春天锦上添花。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任务,屠守锷在1980年早春就带领试验队进入了依然寒气逼人的茫茫戈壁。戈壁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阳光明媚,转眼就可能飞沙走石。屠守锷身穿工作服,在火箭测试阵地和发射阵地之间穿梭往来,鼻孔、耳朵、衣服里总是灌满了沙土。他经常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困了就在木板床上打个盹,而后又匆匆奔赴现场。 要确保发射成功,远程导弹上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必须全部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那复杂如人体毛细血管的线路管道上,哪怕有一个接触点有毛病,都可能造成发射失败。尽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尽管试验队员个个都是精兵良将,但在屠守锷带着大家所进行的数十次眼看手摸、仪器测试中,还是查出了几根多余的铜丝。多悬哪!屠守锷肩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他浑圆的脸足足瘦了一圈,一头乌黑的头发也开始出现些许华发。 经过严格、细致的试验工作,导弹终于在发射塔架上树立了起来。在发射书上签字之前,屠守锷已经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仰望着数十米高的塔架,屠守锷想上去做最后的检查。其他试验队员考虑到屠守锷的身体状况,抢着要上,但屠守锷说什么也不干。这位年过花甲的总设计师硬是不顾连日的劳累,一鼓作气爬上了发射塔架…… 当这枚导弹伴着一声轰隆巨响穿过云端、穿过赤道,准确命中万里之外的目标时,它犹如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春雷在全世界乍响。 从1958年起,屠守锷先后担任了我国近程、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远程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了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即便是取得这么多了不起的成就,屠守锷在生活中依然很低调。与屠守锷接触比较多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朴实、平凡的一面。在航天机关大院,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戴着眼镜、身材不高、身体稍胖的老人,在老伴的陪伴下,缓慢地散步。他永远身穿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脚踩一双黑色布鞋,神态永远是那样平和、悠闲,从外表判断,你永远不可能想到他会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火箭总设计师,一位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