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三线 > 正文
代号7107:秦岭记忆 三线情怀
发布时间:2015-08-07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说到三线建设,就不能不提秦岭,这条蜿蜒雄伟的山脉在那段特殊的三线建设时期,给共和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而这对于曾经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107厂建设的老航天们来说,或许是他们这辈子都割舍不下的情怀。

当我们站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回首当年的“7107”时,它是一个历史名词,叫“三线建设”;是一种民族精神,叫“无私奉献”;是一段共和国记忆,叫“备战备荒”;更是几代人的青春,叫“国家需要”。

说走就走的人生旅行

“说走就走的旅行”,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洒脱的生活态度;而对王从生那一代曾经参与过三线建设的航天人而言,则是扛在肩上的使命,体现了一种担当。

已逾古稀之年的王从生是7107厂的老厂长,1959年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工作地点是北京。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国家工业化作点贡献。

“当时,我们那一辈人也没有别的想法,都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所以后来被抽调到三线来,也是义不容辞的。”王从生说,“当时还都是私底下秘密通知,我是临走前才知道自己被抽调的。”这样的秘密行为,带给王丛生的是自豪感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没有抱怨,就来了;没有“知识分子过田园生活”的浪漫,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就默默扎根了……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在这句话的号召下,包括王从生在内的百余人从北京跋山涉水来到了秦岭深处。王从生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68年8月6日,他第一次踏上了黄牛铺的土地。

这是王从生“说走就走”的终点,却也是他一段人生旅行的起点。

山高沟深,没有公路,不通电,更没有都市的繁华,一切近乎于原始。作为7107厂建设的“开荒者”,王从生与他的“战友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拉开了7107厂三线建设的序幕。

为了适应三线建设大干快上的要求,7107厂又陆续从外地抽调了一批批的援建者。“当时讲的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嘛,但是这么多人来到山沟沟里,吃和住都成了大问题。”7107厂很多老职工回忆说,“尤其是那些‘开荒’的人,更加艰苦。”

“一炮打响”的沟里产品

刚到沟里的“开荒者”们东家吃一顿,西家吃一顿,叫做吃派饭,因此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到后来自己开了伙,四五个月买不到油、吃不到肉,只有清水煮土豆的日子也是“家常便饭”。

冬季大雪封山,夏季路被冲毁,生活必需品供应就被中断,他们只好吃咸菜、煮黄豆。当时职工流传着“冬天吃土豆,夏天吃葱头,中间夹着个窝窝头”的顺口溜。

建厂之初,大家同住一个火炕。由于没有条件洗澡,好多人身上都长了虱子,大家风趣地把它叫做“革命虫”。之后逐渐盖起干打垒、油毡房,条件虽说有了改善,但也是到处漏雨,再加上晚上寒风刺骨,建设者们经常被冻得彻夜难眠。

为了尽快完成各项基础建设任务,厂里经常组织职工搞“会战”,甚至号召职工的家属、正在上学的学生都来参加劳动。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78年,7107厂基本建成,开始投产了。正是在这一年,杨永辉从国防科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这里,一直干到退休。

“那个时候的人都不讲条件,虽然物质上匮乏,但精神世界特别强大,大家干劲十足,一心为了巩固国防,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说到这里,杨永辉脸上写满了自豪:“我们的第一批产品拉出去进行飞行试验,精度创造了当时之最,时任型号总师梁思礼评价说,7107厂的产品质量是空前的。”这句赞扬让7107厂的职工们欢欣鼓舞,士气高涨。

在随后的几年里,7107厂在某系列产品研制历史上创造了两个里程碑:曾有效突破该产品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创下了当时的最高入轨精度纪录。

但由于屡遭洪水、泥石流侵袭,特别是1981年和1990年两场特大洪灾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后,7107厂被列为国家三线强行脱险搬迁项目,并于1993年整体搬迁到了宝鸡市区。

时光流转,如同橡皮擦拭着一切,但也总有擦拭不去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心中的三线记忆。

三线精神的传承延续

三线,有人愿意扎根,用青春浇灌这片土地;有人选择离开,只留下过客的身影。无论怎样,三线建设经历都成了他们心中永存的记忆。

在7107厂很多老职工的记忆里,三线建设时期他们为之奉献终生的“沟里”不仅是一个工厂,更是一个大家庭。他们除了要完成好科研生产任务外,还要经营、维护好这个家。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子女就业、衣食住行,大家齐心协力地共同面对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难。

曾有多少人,本来有机会离开工厂,走出三线,但他们却毅然选择了留下。大家说:这么多年,对这里有感情了。

三线,不仅是共和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承载着7107厂老一辈航天人的回忆。他们对这片山沟浓厚的感情也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了自己的后辈。

在沟里长大的航二代一出生就被烙下了三线的“胎记”。他们经常会在父辈们的引领下,回到沟里的那片老厂址,看着曾经生活过的家园,感慨万千。

如果说航一代是7107厂的开荒建设者,航二代则是工厂出山后二次创业的主力军。现如今,航三代们也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工厂的生力军。

三代航天人一以贯之地传承了7107厂能吃苦、善钻研、不讲条件、敢打硬仗的传统。在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中,几代7107厂干部职工群策群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集智攻关,不仅书写了工厂发展史上的华彩篇章,也为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现如今,7107厂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在宝鸡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惯导平台批生产基地的7107厂,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扬帆远航。(胡逢超)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