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感受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历感受 > 正文
校改厂迸发的“火种”
发布时间:2015-07-08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六月里的泸州正是蓝花楹飘香、胡桃树花开、三角梅争艳的季节,各色花香与酒香弥散在空气里,让人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在泸州高坝这片人杰地灵的地方,有一所曾培养过航天中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川南航空工业学校。该校于1970年改制为“国营692厂”。1971年,七机部将692厂划归一院建制,定为火工品生产厂。该厂至今都有称老同志为老师的习惯。

“我们从最初承担爆炸螺栓、发火管、炸药索几个品种的研制开始,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奋图强之路。从1976年起,我们就正式交付型号产品用火工品。”曾任692厂厂长的雷存炳回忆道,“1970年,我们去兵器工业部一个单位调研炸药索,对方断定这一产品没30年是研制不出来的。但我们只用了4年时间就研制出产品,后续研制的相关产品还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建厂初期,该厂的生产和试验条件同样艰难。张文宏是该厂第二代火工品的研制功臣,1972年,他从一院来到该厂,干了一辈子火工品。

“刚到厂时没有住的地方,只能在招待所暂住。这一住就是半年,一年后,住房才得以解决。”他回忆说。

尽管生活非常艰苦,但对于火工品的研制,该厂起步就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一种新型钝感电起爆装置中,有一项关键技术就是使一种电阻丝——桥丝变扁。但在当时,符合要求的超薄不锈钢带材全国没有一家钢厂生产。张文宏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大连,一口气跑了很多个城市,问了一家又一家钢厂,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桥带光刻技术,填补了我国火工品的重大技术空白。他也于1990年获得“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当时工厂需要建立检验室,但受条件限制,连烧杯都要四处借。我专门跑到北京,向一院求助。一院领导非常重视,明确表示,厂里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这解决了建立检验室的大问题。”曾方文老师回忆说。

该厂书记万惠华介绍说:“建厂初期,科研生产条件非常艰苦。夏天的泸州气温往往在40度左右,湿度又高,但当时厂里没有调温调湿设备。为了保证装药要求,不得不开暖气来提高工房温度。装药时门窗密闭、暖气烘烤,职工们身穿工作服、头带工作帽、脸上戴着口罩、手上是橡胶套,全副武装地在40度的工房内操作,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杨耘老师说:“当时一个月半斤肉、半斤油的定量供应,让大家都缺油水。因为买猪头可以半斤肉票当一斤用,所以大家都会去买猪头肉。”

回顾三线建设,该厂厂长刘其坤认为:“在三线建设中,692厂的主业得以确定,技术优势得以建立,发展思路也得以形成。如今,692厂承担了航天系统绝大部分火工品的研制生产任务。现在我们仍然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并准备用四五年时间让692厂实现新的飞跃。”(许斌)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