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大事 > 正文
不信“东风”唤不回
发布时间:2016-09-30

——我国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在“1059”仿制过程中,钱学森就已领导国防部五院着手组织“东风二号”的研制工作。

1962年3月21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东风二号”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发射几秒后,导弹出现了较大的摆动和滚动,然后是发动机起火,21秒时导弹完全失控,69秒后坠毁……

中国航天人没有被首飞失败吓倒,而是痛定思痛,开始了故障分析和改进设计工作。

技术人员对东风二号导弹进行检查。(图片资料)

“东风二号”首次飞行试验遭遇失败,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发射失败的第二天,国防部五院的两位负责人王秉璋和钱学森就乘专机赶赴发射场。

聂荣臻在发射场对工作人员说:“既然是科学试验,总会有成功,有失败。成功了,我们就取得经验;失败了,我们就得到教训!成功了,功劳是你们的,失败了,责任由我来负!”

黄纬禄一直铭记着聂帅的这句话,多少年后回想起来依旧心存感激。他说:“领导有这样的表态,大家也就稍微安心一点。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责任和处罚谁,而是找出失败的原因。毕竟咱们是第一次做,把失败的因素排除掉,这才是最重要的。”

钱学森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后,冷静地组织大家排查、分析故障,总结经验。面对人们低落的情绪,钱学森不无风趣地对大家说:“我在美国,每写一篇重要论文,成稿没几页,可是底稿却装了满满一柜子。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他鼓励大家振作精神,分析失败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继续再战。

在天寒地冻的大漠之中,他带领大家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捡残骸、碎片,任何一个小的螺丝钉都不放过。他鼓励大家不要有过多的压力,要不怕承担失败的责任。在他的鼓励下,每一个人都认领了自己负责的产品的碎片和残骸,并认认真真查找自己负责产品的故障。

各分系统研究室负责人把技术人员召集起来,组成了故障分析小组。大家从各自负责的分系统查找原因,仅在1962年5月~6月召开的全系统故障分析会就有9次。

经过反复研究查找,故障原因逐渐明晰。钱学森认为,我们在仿制中并没吃透和消化近程导弹所采用的每个技术方案和要求,也没有完全掌握导弹设计规范和方法,没有把导弹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失败支付了一笔学费,也悟出了仿制中难以悟出来的道理。有时候,失败的教训比成功更重要。

梁思礼回忆,钱学森在故障分析的三个月中,几乎每个星期都到梁思礼所在的二分院一部,或听取汇报,或商量技术问题,或视察大家工作。很快,控制问题就解决了。其间,钱老曾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即使导弹没有尾翼,像一支铅笔似的,也要能稳定飞行。”他还拿一支铅笔比划给科研人员看。

故障分析小组对“东风二号”首次飞行试验失败从工程技术方面、科学管理方面和思想作风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吸取了教训的航天人振奋精神,决心再战。林爽、屠守锷领军修改了总体方案,钱学森拍了板;任新民组织进行了发动机改进;姚桐斌主持了北京、上海、沈阳有关工厂的材料工艺攻关。梁守槃、黄纬禄、庄逢甘等专家都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完善试验设施,聂荣臻亲自找到北京市市长彭真,要求派出高水平的工程公司抢建全弹地面试车台等一系列大型设施。

历经17项地面试验、105次发动机试验后,“东风二号”再次运往酒泉发射场。1964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在发射场发射,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从而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刘淮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