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大事 > 正文
风暴一号展雄心
发布时间:2016-09-30

——我国首次实现一箭多星发射

1972年4月,“实践二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列入了国家计划。

1977年,经全面权衡,有关部门建议用风暴一号火箭发射实践二号卫星,并提出了“一箭多星”的设想。

1981年9月20日清晨,5时28分40秒,指挥部一声令下,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携带着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3颗卫星,从发射台上起飞。还被黎明前夜色包裹着的发射场瞬间被一束炽热的火焰点亮。随后,3颗卫星顺利地进入预定轨道。

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欧空局之后,又一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蓄势待发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资料图片)

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次中央专门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作出了由上海航天基地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指示,不久之后“701工程”应运而生。当时的上海航天基地还没有研制大型运载火箭的经验。在中央各专委的支持和调度下,各种专门人才和机器设备被源源不断地调集到上海。

1969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上海航天下达了任务。该任务主要包括抓总研制火箭和卫星,将其火箭取名为“风暴一号”、卫星取名为“长空一号”。

“风暴一号”是个“大家伙”,其直径为3.35米,全长31.7米。要让这个“大家伙”顺利“诞生”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上海航天的厂房和加工试验等条件都不具备。在这种情况下,航天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发扬了“有条件快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从图纸资料的适应性修改、生产准备、工装设计和生产、试验设备研制、厂房建设、技术攻关,到试验件生产和试验、第一枚全系统试车用的火箭“诞生”,仅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以这样快的速度,完成如此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在当时国内外航天史上都属罕见,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早在1970年,我国发射成功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其重量只有173公斤,而1975年7月26日由风暴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的长空一号卫星,重量达到了1107公斤,为当时国内发射成功的最重卫星。

“风暴一号”成功发射在当时可被称作重型的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7 年,“ 风暴一号”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新挑战”。国家有关部门建议用风暴一号火箭发射实践二号卫星,并提出了“一箭多星”的设想。

显然,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3颗卫星,必须在技术上要有新的突破。

比如,为了确保3颗不同用途、不同结构和形状的卫星,可靠地进入各自轨道,需要研制人员精细地设计3颗卫星的分离程序、分离速度、位置和方向等,才能做到卫星与卫星之间、卫星与火箭之间互不碰撞、各自安好;为了提高入轨精度,研制人员对火箭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了制导方法。

另外,研制人员还克服了由于游动发动机涡轮泵设计余量太小带来的缺陷等诸多问题,排除了一切不可靠因素。

1981年6月,“风暴一号”进行二级组合试车,在主机大推力按正常程序关机后,游动发动机又继续工作,创造了其连续工作3600秒正常关机的最高纪录。

1981年8月18日,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安全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一次性通过了所有的“体检”项目,这在此前是从未有过的。

1981年9月20日清晨5点28分,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携带3颗卫星从发射台起飞。7秒钟后,火箭开始朝东南方向转弯,3分钟后,火箭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起飞后的7分20秒,3颗卫星与火箭一一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当天,新华社宣布:“我国成功发射了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这是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3 颗卫星。”国外媒体也评论:“这是一项重大成就,是空间计划的一项技术发展,是中国太空科技又一个重大突破。”

一箭多星技术是一种优越的发射方式。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次将20颗卫星送上天,打破了亚洲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纪录,将一箭多星技术带入新的高度。(苑轩)

打印】 【关闭